大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從源頭到入海口總長140公里,大甲溪的上、中游因水流充沛,從德基水庫以下到石岡約70公里距離落差達1,000公尺,山高水深,成為水力發電的良好條件。大甲溪主流沿線上德基、青山、谷關、天輪(包括新天輪)、馬鞍、社寮及引用大安溪水的百年后里電廠等七座電廠及機組合併成大甲溪發電廠,成為台灣中部水力發電重鎮。
大甲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從源頭到入海口總長140公里,大甲溪的上、中游因水流充沛,從德基水庫以下到石岡約70公里距離落差達1,000公尺,山高水深,成為水力發電的良好條件。大甲溪主流沿線上德基、青山、谷關、天輪(包括新天輪)、馬鞍、社寮及引用大安溪水的百年后里電廠等七座電廠及機組合併成大甲溪發電廠,成為台灣中部水力發電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