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的一處黑沙灘雖然壯麗卻鮮為人知

佇 Tâi-tang 東邊的海岸線,有一塊烏沙慢慢展開,真貼近心肝。風吹過,沙面親像魚鱗在抖,日頭透落,閃著微金的光。這个所在無喧嘩,無標語,只有海潮的尾音,彼種予人想欲靠近,嘛驚去驚著的

地形與色彩的細膩變奏

海口一線,烏沙與卵石互相交錯,走起來有一寡、一寡重。沙色並無全然烏烏抑暗暗,近看會發見細細琉璃的顆粒,內底藏著火山的記號。海浪退去,留落一片鏡面,將天光攏搬入來,彼个瞬間真、真短,卻閣真

風聲、浪聲,與稀微的人聲

彼爿海風較為,無像熱鬧觀光點彼款。耳孔內只有三種聲:細索的互風刮的聲,浪崩作陣的呼吸,抑是遠遠船隻的喟嘆。有老人講:「若無欲開嘴,來遮聽海就。」彼个「好」,會予人安份咧

「風吹落來,沙有。」一位阿嬤攏咧笑,講起幼時來彼个海口趖跤,抓小蜆,彼種鹹鹹的青春

行路與到達的節奏

欲到遮,毋免,嘛毋免迷路。小路會經過一段草生到欲蓋過腳面的岔路,路尾忽然,海就咧彼个所在。日正中頭擱會,建議清晨抑黃昏來,光線予烏沙去,影仔拖較。若坐公車,落點閣需要行一段,騎腳踏車會較,猶原保留走踏的感覺

「看天行事,聽浪入。」在地漁郎講,海是,阮是

在地的纖細傳說與人情

庄內老人會提起古早的,講彼个海口會收雲、會收。有少年講,夜晚來坐咧沙崙,月光照著烏沙有色紗,彼霎看著心內的。有人來拍照,有人來放空,但大部分人只是海,輕輕講一句「有影」。

比一比:烏沙灘與彼邊彼爿

下底是幾个彼近海口的款式,予你較快做比較

地點 沙/岸款 氣氛 人潮 交通 生態驚喜
這个烏沙灘 烏沙+卵石 寧靜、內斂 小路,步行 海濱植物、貝殼紋理
金樽海灘 金色細沙 熱鬧、衝浪 中-多 易達 浪型明顯、衝浪客
三仙台磯岸 礫石、礁岩 壯觀、開闊 觀光路線 潮池生物、藻類
加路蘭海岸 礫石+裝置 藝術、野性 易達 風景裝置、風切聲

每个所在攏有氣口,毋是強弱的,是心情欲向叨位。

生態的呼吸與尊重

烏沙沉重,腳踏落去會較,這嘛是種提醒:步伐欲輕、心欲。海濱植物生長緩慢,攏是風霜的見證,莫去採、莫去。貝殼攏是海的,看了就。若欲野餐,布鋪一小張,垃圾自家走,阮來去的彼條路求其,彼个海才有氣的位。

小小的行前叮嚀

  • 帶一雙較好走的,卵石較會,免受傷。

有人講,烏沙是夜的延伸,日頭出來才知伊閃著。我較愛清晨到,海面猶未醒透,風尚且,天光緩緩鋪咧沙上,彼陣,世界像是按了暫停。行一寡路,停一寡步,聽一寡聲,心內的,就予大海慢慢走。你若有一工來到東邊,欲尋一段不大聲、嘛不孤單的所在,遮會應該合你彼个心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