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緊急示警:狗主人間最夯的做法其實超傷毛孩,千萬別再做!

許多飼主毛孩當成家人,於是開始流行在家自煮狗餐,期盼用新鮮可控的食材換來更健康的飲食。這股風潮看似溫暖、也極具儀式感,卻在臨床端引來不少疑慮。當好意遇上知識缺口,往往可能讓營養走鐘,讓狗狗的身體默默承受代價

自製狗食的風險與盲點

多數營養需求人類不同,尤其在鈣磷比、必需胺基酸微量元素上更為嚴格。看似乾淨的「雞胸肉+地瓜」組合,可能蛋白質過高、纖維不足,甚至礦物質比例失衡。當配方缺乏完整性,長期下來便可能出現皮毛黯淡、骨骼負擔、或泌尿結石等問題。一位資深獸醫師指出:「我見過不少用心的飼主,因配方不均衡而讓狗狗出現慢性不適,等症狀浮現往往已經拖太久。」

飲食該依個體與狀況量身調整

不同年齡體型活動量疾病史的狗狗,需要截然不同的熱量營養分配。年輕高能量的犬隻,與年長、關節退化或有腎臟負擔的狗,根本不能吃同一套標準菜單。就算是天然食材,也可能暗藏風險:像葡萄巧克力洋蔥對狗是毒性物,少量就能傷身。因此,任何新食材上桌前,最好先諮詢專業,並做好過敏腸胃反應的觀察

自煮可以,但要有科學護欄

想兼顧溫度科學,關鍵在「配方先行、烹調其次」。可請獸醫師獸醫營養師依狗狗的體重活動量健康目標,設計完整比例,再用秤重紀錄確實執行。必要時搭配處方商用完整配方飼料,以補足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缺口。一位臨床醫師提醒:「別把等同於加量,精準的份量比例,才是對狗最友善的照顧。」

實用指引:這樣做更安心

  • 每道配方都要有熱量營養素計算,並用電子秤精準秤重
  • 固定品牌來源食材,降低營養品質波動
  • 避開危險食物:如葡萄巧克力洋蔥木糖醇、過量鹽分油脂
  • 逐步轉食:新餐與舊餐混餵,以一到兩週過渡,減少腸胃不適。
  • 定期追蹤:量體重、看糞便、摸皮毛肌肉量,必要時做血檢尿檢
  • 若有慢性病或正在用藥,務必與主治獸醫師協調飲食方案

別讓好意變負擔:與專業同行

當我們以為新鮮天然就代表健康,往往忽略完整性長期性。真正的,是把美味變成均衡,把儀式感變成紀律。與其憑直覺下廚,不如和專業合作,讓每一口食物都能為狗狗的壽命生活品質加分。

發佈留言